日期:2025-08-03 13:19:53
看到释永信的消息时,我正好结束傍晚沿河的行走,西天的晚霞绯红美丽,然后慢慢黯淡成夜色。打开手机,听到这个消息,我背了一遍《心经》,这是我唯一会背的经文,其他的各种咒、经文我都不会。随后,看到铺天盖地的转发报道,分析文章和朋友圈的慨叹,其中有蹭流量的、有嘲讽的,有心痛的,还有茫然的。
一时之间,仿佛这是天底下最大的事、唯一的事情。过几天,它会烟消云散,仿佛从未发生。
从佛教诞生以来,甚至佛教诞生之前,这样的人物和这样的事件总会出现。只不过这一次,他是以佛教徒的身份出现。
曾经的混乱与荒唐中,明朝,在藏地,宗喀巴大师有感于戒律松弛、教风败坏等问题,创立格鲁派,格鲁即为善律,强调严守戒律,故名。
展开剩余72%东晋的法显大师有感戒律经典残缺,僧侣行为失范,以65岁的高龄,经河西走廊、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,翻越葱岭(帕米尔高原),最终抵达中天竺。途中多人折返或病逝,仅法显与道整抵达,在70多岁归来。行程四万里,陆路穿越死亡沙漠,海路横渡印度洋,带回梵文律典10多部。
唐朝的玄奘法师有感于大家对于教义理解存在的分歧,认知混乱融金汇银,于是致力于寻求最原始的佛教经典,要“近光遗法,远绍如来”。他一人出发,历时19年,行走5万里。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,玄奘法师的行走成为他最伟大的经典和影响。
无论在哪个时代,无论那个时代看起来多么绚烂,或者破烂,法显、玄奘、弘一法师,等等,他们的精神始终在流传。佛法本身、各种经典本身、各种生命探索都在流传。
处处染污,又处处净土,除了你自己,没有人能为你构建理想国,没有人有义务成为你所期待的理想样子。
据说佛陀涅槃前,魔王波旬对佛陀说,“我的徒子徒孙将混入你的僧宝,穿你的袈裟,破坏你的佛法。他们曲解你的经典,破坏你的戒律,以达到以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.....”
佛陀告诫诸弟子,“我灭度以后,你们以戒为师”。又说,大家当依四法,即“依法不依人,依义不依语,依智不依识,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”。
信徒之外的人言论,各有其因,各有角度和发心。发出哀伤和激愤感慨的信徒朋友,大多并没有真正信仰佛和佛法,并没有坚定的信念。大家只是把信仰寄托在某一个具体的人身上,所谓的“依人不依法”,而不是相信自己,相信自己的“本自具足”。且因为有宗教的外衣,信徒和大众总有更高的道德期待。可能哀伤和愤慨背后,更为担心的是自己一直以来对某个人、某个道场的信任和期望,是否值得。
其实,如果你是真的信仰者,即使你在少林寺祈祷,释永信如何,都不影响你的信仰本身。
我不是佛教徒,只是一个尊重信仰和信仰者的人。自小而来,在中国文化中,总能感受到佛教的影响。走在中国的大地上,也常常与许多曾经的求道者、求法者的足迹重叠在一起。
于是有了这些感受,和朋友们分享。
半落于2025年7月28日融金汇银
发布于:广东省方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